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,记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三联村,村民马忠林的磨坊里机器声音隆隆,马忠林一边磨面一边抹了一把脸上的面粉说:“这还得感谢供电公司换上的变压器,让我更加忙碌和充实,生活更有奔头。”
三联村是个回族村,距县城78公里,全村158户村民分散住在马营镇背后的山坡上,以种植小麦、蚕豆,养殖牛羊为生。“原来村里有3台变压器,总共容量130千伏安,其中30千伏安那台还是我的专用。”与“电”打交道多年的马忠林对村里用电情况“门儿清”。
“以前我是看点磨面,得避开用电的高峰时段。”开了30多年磨面坊的马忠林说起了他与电的故事。
马忠林磨面坊的专用配电变压器,架设时间长,设备老化、年久失修,每月要多出130多度电的损耗费,“最主要是容量不够,只要一磨面,附近村民家里就用不了电。”马忠林对此很无奈,磨面生意只能避开用电的高峰时段进行。
要致富,电力能源要有保障。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在三联村实施农网升级改造项目,将陈旧的变压器、线路、电线杆换了一茬,新架设的4台、共计7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分布在村落四周,户均配电容量达到了2.2千瓦,比原先提高了3.6倍,13.15千米的绝缘化线路让电能不再流失,电压更加稳定,供电更加可靠,满足了村里的生产生活用电。
近年来,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,将清洁能源输送到了新村落、养殖舍,解决群众用电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让“电”成为脱贫致富的先导力量。2020年,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农网工程共下达54项,总投资9456.8万元。其中,新建10千伏线路23.19千米、改造10千伏线路45.25千米,新建配变台区70个、新增容量9050千伏安,改造配变62台,改造容量9470千伏安……
“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边远山区贫困村的供电质量,充实农村公共服务基础建设,解决电网局部‘卡脖子’‘低电压’等问题,为农业排灌、服务农业生产及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供应。”国网海东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尹吉昌说。
说起农网升级改造后的效果,马营镇马营村从事粉条加工生意的马海峰感受颇深,“没改造之前,做粉条的电机转得慢,一天最多才能生产1300斤粉条。自从村里架了6台变压器,我的作坊一天轻轻松松就能生产1500多斤粉条了。”马海峰高兴地说。
在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中,国网海东供电公司根据村落未来发展趋势,配电容量、线径都留有裕度,充分满足村民未来几年的用电需求,稳定、可靠、充足的电力能源将很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,燃起了广大农村的致富薪火。